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

关于“汽车四化”,竺延风的“实话实说”

发布日期:2019-07-25 阅读次数:69 来源:老孙论车

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是我所见到的国内汽车大集团中最能够“实话实说”的掌门人之一。

2004年,时年43岁、已“掌舵”一汽集团五年的这位“汽车少帅”,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说出了一句后来汽车人共知的名言——“耐住寂寞20年”。当时,汽车业内外,特别是想快速赶超的各路人士对这句话提出了强烈批评。如今,时移世易,十五年过去,人们发现,原来他说的这句“大实话”是句至理名言。

2015年,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的他再次回归汽车业,“掌舵“东风汽车。上任两个月后,在北京,他与我们十多个新闻界的老朋友聚了一次,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发现,尽管从政已经八年,这位当年的“汽车少帅”仍是那么直言不讳、实话实说,还是那个“热爱汽车、热爱汽车事业”的汽车强人。

如今,又已四年过去。在这个汽车产业遭遇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时代,他是如何看待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这一直是我最近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

真巧,新一期的《汽车商业评论》发表了总编辑贾可博士前不久对他的一篇深度专访。这可能是近四年来竺延风第一次对外接受这样的长篇专访,期间,他谈到了造车新势力、合资股比、“汽车四化”、东风改革以及他个人的人生感受,还是那样直来直去、实话实说。

这篇文章我反复读了三遍,在此特地将散落在文中各处他谈到“汽车四化”的部分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关于电动化:对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竺延风认为,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大方向是对的,纯电动汽车结构上是最简单方便的,只要电池的问题解决了,电动汽车的关键问题就解决了。

对于大家关心的续驶里程问题,他认为,电池包没有必要不分应用场景都去支持500公里续航,应该做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做电池拆换的技术准备;在城市里跑,配个小的电池包,往郊区跑,配个大的电池包;没有必要总配个500公里电池包,用这么多的电池拉一个人。

关于补贴取消之后政策该怎么办,他说,国家应将基础设施的情况、法规的情况,调整到不补贴企业还能生存下去的状态,从而让整个产业能持续发展下去。

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竺延风认为,也是发展趋势,但大规模普及应用在什么时候,需要思考一下;在什么地区、什么国家应用最合适,也需要思考一下。

对于今年社会上兴起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竺延风说,这是中国特色,和造车新势力一样,一阵一阵的。他半开玩笑说,过两天可能会有人炒微型核动力汽车了,用火柴盒大小的核动力装置,一辈子都不用补充能源。他说,概念和梦想是可以有的,但要讲科学,让大家要变得理性一些。

他强调,从科学原理到工程、再到产品、再到产业,这是处在不同阶段的,不能把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放在另一个阶段,那不科学。

二、关于智能化:竺延风认为,作为乘用车来讲,目前最适合的是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比如车道保持、车距保持、低速下的自动泊车、高速下的辅助驾驶(比如防睡性能,比如瞬间短期接管系统,在突然出现超出人类反应能力的操控风险时出来处理一下)。

作为商用车来讲,自动驾驶将会率先普及应用,比如矿山使用的车辆、点对点的货物运输,完全可以应用自动驾驶;还有货车,可以进行编队自助驾驶,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劳动力。

三、关于网联化:竺延风认为,互联网汽车中的互联网和手机没多大区别,只不过是底层软件是汽车专用的而已。以前车里没有移动通信功能,那是因为手机当时很贵,装在车里不合算;现在手机便宜了,很快车里就装上了移动通信功能。

竺延风认为,汽车是一个承载科技文明的平台,人类共性文明的产品一旦成为大众化应用的产品后,都会装在汽车上。有些新技术、新材料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应用到汽车上,那是因为价格问题,一旦价格可以接受,马上就会用到汽车上。

四、关于共享化:在这方面他着重谈到了出行公司。他说,现在汽车企业说的出行公司,实际上就是既制造又运营的模式。但运营和制造隔行如隔山,不是想运营就能运营,因为运营是产品的应用方式,在这方面汽车企业的经验肯定是不足的!

既然经验不足,为什么又要做呢?他认为,因为它是汽车企业产品的应用市场,汽车企业要了解这个市场,才能生产出满足这种应用的产品。

为了谨慎起见,竺延风说,T3(一汽、二汽、长安三家所投的出行公司)采取了基金投资的方式。T3初期的用车可能是三家分一分,但到了后期,一定是通过市场竞争来定什么车。将来可能只有30%的车是这三家的,其他的要来自市场。

至于汽车企业是不是都发展成又制造又运营,或者发展到现在的航空模式(制造飞机和运营飞机分开),还比较难定,因为这与企业的管理能力相关。

以上是竺延风对汽车“四化”的新思考,我想他讲得直截了当,对当下汽车业内人士应该有一定参考作用,也希望他的观点对大家有所启发,对工作有一些帮助。

最后,我还要再次感谢贾可博士的辛勤付出,是他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文字了解到了转型发展中的东风汽车,又一次看到了栩栩如生、实话实说的竺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