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舆情白皮书:产销下行,关注度提升
发布日期:2020-01-17
阅读次数:329
来源:
随着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今后两年将逐渐由“政策拉动”向“市场引领发展”过渡,这也意味着该产业即将进入高度市场化、差异化发展的2.0时代。基于新能源特别是电动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车型研发呈现出更敏捷且迭代更快的特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偏好与需求相比传统燃油车产品也变化更快。1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的“电动汽车市场与消费分论坛”上,行业专家们围绕市场与消费的热点议题,就如何把握市场脉络、培育消费环境两大环节主题进行了深入展开。会上,威尔森联合新浪汽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共同发布了《2019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舆情白皮书》。白皮书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多维度分析,反映全国新车终端交易场景,从续航里程、车型、品牌等多维度挖掘和洞悉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舆情与未来趋势,对整体市场、不同产品维度、不同区域市场进行研究与预判性分析,从而给予市场参与者启示。同时,对社交媒体新浪微博千万级别汽车兴趣用户对新能源汽车关注点以及人群画像进行解读。前言: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相对低迷,但呈现出下滑动能减弱趋势。在行业整体进入寒冬期的时候,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呈现高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特别是核心技术能力的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车企及行业从业者来说,如何把握和准确洞察消费趋势及消费者之声,显得尤为重要。
受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短期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在2019年下半年出现月度同比五连跌,前11月销量环比增长仅为约23%,低于预期,预计新能源汽车全年很可能仅保持个位数增长。与传统乘用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产销行情前期更易受到政策影响,随着补贴大幅退坡,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未来将更趋于市场化,对需求侧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虽然短期市场下行,但是从主流社交媒体微博数据来看,整体声量2019全年预计总声量同比增长13.5%, 其中正面及中性语意占总体声量超过92%,正面声量占比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55%提升至2019年的66%。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销量的持续扩大和逐渐普及,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越来越高,舆论整体呈现向好趋势。从年龄段来看, 90后相比70后、80后等社会中坚力量声量更为积极,且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完善,设计不断优化,90后群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性别维度,从2019与2018年数据对比来看,女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提升,这也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线不断完善,类似长城欧拉、北汽新能源Lite等更受女性喜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近两年频繁上市密不可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新能源SUV的实用性不断增强,同时,蔚来相继推出ES8,ES6也使得SUV车型也在市场上引起大量关注。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进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发展,中国家庭对于SUV车型的需求逐步增加。然而,因为新能源SUV价格与百公里能耗相对于新能源轿车有一定劣势,消费者在作出购买决策时仍相对理性,更多消费者最终选择购买新能源轿车。但不可否认的是,SUV车型的声量已充分展现出新能源SUV未来在市场上的潜力。自2019年以来,受到合资企业股比开放、企业布局加快加大的影响,自主品牌份额下降,合资品牌开始发力,份额增加趋势显著,逐渐从2017年初的个位数市场占有率发展到2019年第三季度的26.5%,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以限购城市为主,份额为64%;2017年下半年开始,非限购城市的需求释放,销量份额超过限购城市且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60%左右。从声量上看,限购城市和非限购城市的声量基本与销量对应,均为4:6。销量方面,华东作为第一大市场,销售份额小幅下滑至35%,华北地区销量稳定在低于20%的水平。当前主流新能源车企多拥有燃油车企背景,深耕中国市场多年,拥有成熟生产与销售网络布局。声量方面,各区域声量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新能源汽车的关注者主要来自华东、华南、华北地区,与销量分布基本吻合。车企要制定积极灵活的企业研发生产策略,顺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需求新能源车企应当在长期市场繁荣和短期市场疲软中找到均衡,制定积极灵活的产品研发生产策略,推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产品,自如地应对新能源车市的风云变幻。新势力车企要稳扎稳打,着力提高旗下汽车的产品力,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建立完善的经销体系,将市场声量转换为品牌认可度,为下一阶段销量爬坡积蓄力量。
新能源车企需要开展消费者洞察,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收入、喜好、职业、文化消费者群体对产品的偏好,制定更加详细的消费驱动生产战略,研发和生产在细分市场中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未来,新能源车企应该更加关注非限购地区、低消费水平地区的销售情况,着重培养年轻群体和女性群体等新兴消费群体,从多方面培育新能源汽车销售新的增长动能。新能源车企应当着重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性,在加强研发的同时,制定好质量安全事件迅速响应和处理机制。